文章来源: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 发布时间:2022-07-14 15:27 分享到:
供需交困,收支两难,信心不足,补偿不济,消费惯性成长难以为继 ——2022年第1季度(1-3月)中商消费指数(CCI)发布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中商消费指数”课题组
2022年5月15日,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对外发布了2022年第1季度(1-3月)中商消费指数(CCI)及其6个子指数。
以2018年1月作为基期(指数值100),纵观2018年以来各年份一季度消费发展的整体态势,2022年第1季度中商消费指数录得100.1780,五年内首次开年破百,扭转了多年以来一季度消费指数震荡下行的发展态势,展现了后疫情时期消费信心修复、消费规模扩容、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潜力。
尽管开年局势良好,但2022年第1季度我国消费的发展路径仍然延续了连续多年的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走势。如图 1 所示,1月份消费指数以100.4074开局; 2月份受到国内疫情反复、美联储加息、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能源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人们消费信心和消费预期受到显著抑制,2月份消费指数跌落到99.8160;在国家“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宏观调控目标指引下,在政府精准“动态清零”的疫情防控方针的保障下,随着退税减税降费、房地产软着陆、新老基建逆周期调节等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居民消费意愿有所提振,3月份消费指数重新回到100.3107的月度历史峰值。
从季度消费指数的年际走势看,2018年到2022年,第1季度消费发展的大小年特征显著,且成长性趋势不变。2022年第1季度消费指数录得100.1780,首次破百。与2020年和2021年相比,2022年第1季度除上海等少数地区之外,全国新冠疫情防控相对到位,全国范围内人口和劳动力迁移活跃度显著提升,推动春节档消费有效复苏;虽然俄乌冲突爆发、美联储加息、大宗商品涨价、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多重因素仍有负面影响,但消费信心有所修复,消费潜力适度释放,推动第1季度消费呈现反弹上升之势。
但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之后,国内多地(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地区)出现疫情反复,国外相继放松疫情防控,加之供给侧多重负面冲击的持续加剧,就业形势和收入预期恐持续受挫,价格走势和外贸形势将有所逆转,投资意愿和消费意愿可能出现双萎缩的困难局面,对我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宏观经济目标形成需求侧内需不足、供给侧冲击强化、预期侧持续萎缩的三重压力。可以预见,2022年第2季度,宏观调控、疫情防控、金融稳定、市场修复、产业发展、外贸促进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消费发展延续第1季度相对良性的走势面临不小的困难。
一、分指数监测分析报告
在2021年第4季度消费指数高位突破走势的惯性影响下,排除年节因素造成的月度波动,2022年第1季度(1-3月)中商消费指数(CCI)呈现高位相对稳定的总体发展态势。1月指数(100.4074)保持在100点基准线以上的高位,2月指数(99.8160)受年节因素影响所有波动,3月指数(100.3107)快速反弹,重回100点基准线之上,三个月的指数表现全面超越了疫情前后各年的综合水平,展现了消费修复的强烈内生意愿。
总体而言,第1季度消费指数高位相对稳定的走势,维持稳定的上行动力主要在于居民消费扩容升级的惯性成长;酝酿回落的下行压力则主要在于国内疫情反复、国际局势变幻、投资热情欠缺、有效需求不足等风险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居民出现负面消费预期,市场呈现供需萎靡,外部补偿持续收缩,消费繁荣难以为继。而其中,上行动力呈现强弩之末,力竭之势,下行走势则乌云压境、山雨欲来,为第2季度渲染了“艰难应对”的基调。
具体而言:
(1)居民支出与消费规模指数。2022年第1季度,代表消费结果的居民支出与消费规模指数未能延续2021年全年持续攀升的整体走势,但平台水平已显著高于2021年第1季度,呈现出冲高回落、高位区位的走势特征,为消费指数的整体走势奠定了基调。其中,1月(99.8802)和2月(99.1389)连续两月降至百点荣枯线以下,展现了春节期间全国范围内疫情防控给居民消费需求释放造成的负面影响,虽然2022年春节期间人口流动优于前两年,但消费行为受限特别是高接触性服务消费严格受限的局面并未根本性地扭转;3月份,全国范围内春节后的复工复产相对顺利,供需两旺推动居民支出与消费规模指数呈现快速反弹走势,于第1季度末回升到101.0925。第1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3.32%)显著低于2021年第4季度(8.68%),甚至低于2021年第1季度(3.39%),说明我国居民消费规模持续增长的背后,存在着消费需求不足、消费扩容乏力的隐患。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乏力之势更为显著,第1季度,同比增幅(6.94%)不仅低于2021年第4季度(8.56%),更显著低于2021年第1季度(17.63%),居民消费后劲不足、支出谨慎的局面已经显现。特别是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5%,为2020年7月疫情受控制以来首次出现消费同比下降,消费形势不容乐观。
(2)居民收入与消费能力指数。2022年第1季度,反映消费需求侧动向的居民收入与消费能力指数延续2021年第4季度以来高位趋稳的良性态势,一举再创新高,但之后持续增长乏力,高位回落。1月份,指数冲高至102.5594的历史高位,随后持续回落至2月的102.0533和 3月的101.1594,勉强站稳荣枯线(100点)之上,展现了我国经济体系在新冠疫情防控约束、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下,虽然基本面尚保持平稳向好的态势,但产业链的景气度、供应链的可靠性和资金链的安全性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居民就业预期、收入预期和消费预期正在酝酿向下转向,消费扩容升级的需求侧动力正在逐级减弱。第1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32%,虽低于2021年第1季度13.65%的同比增幅,但也为需求侧消费能力的积累和释放奠定了一定的收入基础;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同比增长 0.36个百分点,环比则下降15.21个百分点,展现了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消费预期逆转的隐患。这背后是3月末5.5%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同比上升0.2%;5.8%的31个大中城市调查失业率,同比上升0.5%;累计新增就业人数285万人,同比下降4.04%;严峻的就业形势不仅影响宏观调控目标的达成,更影响微观层面居民的收入预期和企业的投资信心。
(3)消费供给指数。2022年第1季度,反映消费供给侧动向的消费供给指数先降后升,低位反弹,扭转了2021年第4季度以来的下行惯性,但全年仍未突破100点的荣枯线。1、2月份,受春节停工停产、新冠疫情防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影响,产业投资和商品供给萎靡,消费供给指数连续下跌至96.6285的低点;3月份,除部分地区疫情反复之外,各地区顺利复工复产,大宗商品价格平稳回落,消费供给指数快速反弹至98.1462。第1季度,商品生产企业景气度环比下降0.36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82个百分点,反映了供给侧生产企业景气度的全面下滑;但消费升级类(医疗健康、交通通讯、文化娱乐等)商品生产企业的景气度环比上涨3.19个百分点,同比上涨3.43个百分点,展现了供给侧生产企业应对需求不足但消费升级的趋势积极推进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为生产体系在低迷的整体走势中注入了增长的活力。同时,以超市、专业店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零售渠道在2021年第1季度呈现相对分化的发展态势:代表生活必需品实体零售渠道的超市业态的相对增长率同比提高8.28个百分点,代表非生活必需品实体零售渠道的专业店业态的相对增长率同比降低15.52个百分点,说明居民消费取向在向生活必需品集中,消费缩量降级趋势明显;实物商品电子商务的相对增长率同比降低22.54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电子商务的相对增长率同比降低23.42个百分点,说明疫情防控态势下电商渠道的快速增长势头也已遇到瓶颈,消费紧缩背景下,线上线下渠道景气度均面临挑战。另外,2022年1、2、3月CPI同比增速分别为0.9%、0.9%、1.5%,涨幅有所放大;PPI同比增速分别为9.1%、8.8%、8.3%,涨幅呈现回落之势,一季度平均增速为8.7%,高于2021年年均8.1%的增速;预计2022年CPI和PPI之间的剪刀差将逐渐缩小,这对于处于上游原料涨价和下游市场竞争夹缝中的产销企业而言,不失为一项利好。
2022年第1季度,供给侧相对萎靡的走势之下也孕育着复苏的希望,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复归平稳,制造业投资热情有所恢复,同比增长15.6%,高于投资整体增速6.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7.0%,高于投资整体增速17.7个百分点。随着2022年新增专项债额度的提前下达以及财政支出的加速,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发力;但对此不能寄予长期厚望——第1季度,财政收入虽较为平稳,但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叠加退税减税政策,财政收入或将下行,在长期坚持疫情防控、动态清零的背景下,政府支出能力也将承受巨大压力。
(4)消费成长指数。2022年第1季度,反映消费结构升级的消费成长指数延续了2021年第3季度以来相对平稳的走势,由2021年第4季度的102.3422微降至101.8262,围绕102点形成中枢波动,虽然拖累了消费指数延续2021年的上攻走势,也但构成了2022年消费指数的稳定支撑。第1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6.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2%,与2021年第四季度基本持平;但线下和线上渠道零售额同比增长率普遍出现下行颓势;代表服务消费的文体消费比指标,同比提升0.15个百分点,说明服务消费有所复苏;代表消费升级的高端消费比指标,同比降低0.12个百分点,说明消费行为趋于谨慎;代表渠道组织化程度的渠道规模化指标,同比提升1.49个百分点,说明在消费需求萎缩、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零售渠道的关停调整和并购整合正在改变着零售渠道的结构。
(5)消费预期指数。反映消费信心走向的消费预期指数在2021年第4季度触底反弹之后并未延续企稳走势,而是在2022年第1季度继续形成下行趋势,并在3月份深度探底至97.5592,创指数历史新低,构成了消费指数走势的重要下行动因。具体而言,2021年下半年延续而来的房地产市场低迷和金融市场动荡形成的财富萎缩效应,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俄乌战争激化的全球性能源紧张,主要发达国家防疫放松与中国坚持“动态清零”防疫战略之间引发的认知冲突等,都在居民消费预期形成过程中种下了诸多不确定性——1-3月份,消费者预期指数从124.5滑落至116.2,消费者满意指数从117.0滑落至110.4——走势低迷的消费信心必然对需求的扩容和消费造成深远而持续的负面影响。
(6)消费补偿指数。2022年第1季度,反映外部因素对消费需求侧和供给侧补偿效应的消费补偿指数在1月份快速跃升至99.4915后,重新回到97点上下的相对低位,反映了消费复苏缺乏强势的外部补偿,消费经济体系在“内忧”不断形成之际,“外患”也在有所凸显。具体而言:从商品供给补偿看,2022年第1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0%,出口同比增长高达15.8%,进口同比增长仅9.6%,贸易顺差同比增长49.8%,可见国内外消费复苏的进展有所分化,不仅国内需求不足,而且国外补偿不力。从支付能力补偿看,2022年1季度,居民新增存款同比增长17.1%,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下降50.7%,其中短期贷款同比下降66.7%,中长期贷款增速同比下降46%,此消彼长,消费者不仅压缩了贷款,而且增加了储蓄,消费力将出现持续萎缩。可以说,2022年开年之际,无论是需求侧还是供给侧的消费补偿都呈现显著的颓势,居民消费扩容正在失去外部补偿的有力支撑。
二、分月份监测分析报告
1、2022年1月
2022年1月消费指数(CCI)录得100.4074,环比下降0.1772,同比上升1.1823,相较于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基本维持了相对平稳的发展走势。
探究2022年1月各消费子指数走势:
居民支出与消费规模指数录得99.8802,同比增长2.5799,拉动CCI上行1.0268,对CCI同比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6.8%;环比下降1.8929,拖累CCI下行0.7534,构成了CCI环比下降的主要动因(贡献率高达425.2%)。可以说,居民指出和消费规模因素从结果端决定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经济运行的基本走势。
居民收入与消费能力指数录得102.5594,同比增长1.4377,拉动CCI上行0.3580;环比增长2.2022,拉动CCI上行0.5483,构成了阻止CCI环比快速下跌的主要支撑因素(贡献率高达309.4%)。说明我国居民收入的惯性增长对居民消费能力形成了持续支撑,对CCI的高位企稳提供了重要的内生动力。
消费供给指数录得96.9749,同比增长1.5688,拉动CCI上行0.1710,环比下降1.0175,拖累CCI下行0.1109,反映了在疫情防控、能源约束、地产低迷、基建萎缩等负面因素影响下,生产体系相对萎靡的走势。
消费成长指数录得101.8144,同比下降4.0181,拖累CCI下行0.4299,环比下降0.8493,拖累CCI下行0.0909。消费成长指数同比大幅下降,主要原因在于2021年疫情复苏后基数效应的影响,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过近两年新冠疫情防控的洗礼,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正消耗殆尽,消费扩容升级面临供需两侧的桎梏和掣肘。
消费预期指数录得99.7351,同比上升0.4963,拉动CCI上行0.0382,环比上升1.0225,拉动CCI上行0.0787。展现了1月份国内外发展形势相对平稳的局面下,居民消费信心稳中有升的良性局面。
消费补偿指数录得99.4915,同比上升0.3097,拉动CCI上行0.0183,环比上升2.5577,拉动CCI上行0.1509。展现了1月份供给、需求两侧商品进口和消费信贷对居民消费补偿效应的显著发挥。
总体而言,2022年1月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上涨、消费预期回暖、消费补偿充分构成了消费指数上攻的主要动力因素;消费支出谨慎、消费供给低迷和消费成长乏力构成了消费指数下行的主要压力因素;综合作用下,消费指数(CCI)环比微调下行,同比平稳上涨,基本维持了稳定运行的态势。
2、2022年2月
2022年2月消费指数(CCI)录得99.8160,同比上升1.1264,环比下降0.5914,稳中有降的走势特征进一步得以强化。
探究2022年2月各消费子指数走势:
居民支出与消费规模指数录得99.1389,同比上升2.7767,拉动CCI上行1.1051,对CCI同比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8.1%;环比下降0.7412,拖累CCI下行0.2950,对CCI环比下降的贡献率高达49.9%。可以看出,居民支出和消费规模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消费指数的基本走势,居民支出谨慎性的提升正在动摇消费扩容升级持续性的基础。
居民收入与消费能力指数录得102.0533,同比上升1.5379,拉动CCI上行0.3829,环比下降0.5061,拖累CCI下行0.1260。可见,在失业率上升、失业预期加剧的影响下,居民收入刚性上涨的局面已然打破,需求侧消费能力持续扩大对消费扩容升级的支撑力正在动摇。
消费供给指数录得96.6285,同比上升1.4266,拉动CCI上行0.1555,环比下降0.3464,拉动CCI下行0.0378。消费供给指数连续环比下行,意味着供给侧的生产体系和流通渠道正成为抑制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消费成长指数录得102.4196,同比下降3.9544,拖累CCI下行0.4231,构成了消费指数最主要的负面影响因素;环比增长0.6052,拉动CCI上行0.0648。消费成长指数同比大幅下降,主要原因在于2021年疫情复苏后基数效应的影响;消费成长指数环比小幅回升,则展现了受春节消费、冬奥会举办、大宗商品价格趋稳等正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消费成长性有所恢复的良性迹象。
消费预期指数录得99.5310,同比下降1.2781,拖累CCI下行0.0984,环比下降0.2042,拖累CCI下行0.0157。2月份消费预期指数走势全面由正转负,表明经历了两年新冠疫情洗礼,加之国内外复杂政治、经济因素的综合作用,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正在进入下行通道,如果没有显著的消费信心提振因素,居民消费预期将可能陷入持续低迷。
消费补偿指数录得96.4130,同比上升0.0741,拉动CCI上行0.0044,环比下降3.0784,拖累CCI下行0.1816。经过一年先升后降的走势,消费补偿指数在环比深度探底的同时,同比回到了原点水平,表明随着国外消费经济的复苏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消费市场供需两端商品供给和信贷支持的补偿力度都呈现萎缩之势。
总体而言,2022年2月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呈现整体下滑的颓势,作为消费结果的居民支出和消费规模、需求侧的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供给侧的商品生产和渠道供应、作为内因的消费预期和作为外因的消费补偿,呈现全面下行的环比走势,预示着我国消费经济体系正在进入全面低迷、深度探底的发展路径。
3、2022年3月
2022年3月消费指数(CCI)录得100.3107,同比上升0.9056,环比上升0.4947,相对于基数较低的2021年3月以及深度探底的2022年2月虽然呈现双升态势,但指数水平低于2021年第4季度各月,消费低迷的总体走势仍未根本性扭转。
探究2022年3月各消费子指数走势:
居民支出与消费规模指数录得101.0925,同比上升3.5256,拉动CCI上行1.4032,环比上升1.9536,拉动CCI上行0.7775。居民支出与消费规模指数对CCI的同比、环比拉动量均超过CCI本身的同比、环比增幅,说明居民支出与消费规模的惯性增长奠定了3月份CCI指数走势的基调,但消费规模增长的背后,诸多来自消费经济体系内外部的结构性矛盾和隐患正在逐步累积和爆发。
居民收入与消费能力指数录得101.1594,同比上升0.4416,拉动CCI上行0.1100,环比陡降0.8938,拖累CCI下行0.2226。2022年3月,居民收入虽然实现了跨年同比增长,但也延续了逐月环比下滑的走势,并不乐观的就业形势对收入预期和消费信心都将形成显著的负面影响。
消费供给指数录得98.1462,同比大幅增长2.3930,拉动CCI显著上行1.5177,环比上升1.5177,拉动CCI上行0.1654。供给侧的强势崛起构成了2022年3月消费经济领域的增长动力和发展亮点。
消费成长指数录得101.2447,同比大幅下降6.1717,拖累CCI显著下行0.6604,环比下降1.1749,拖累CCI下行0.1257。在消费规模惯性成长的背景下,消费成长的持续低迷,反映了消费结构升级的动力不足。经历了新冠疫情防控近两年的冲击,供需两不旺的局面是消费成长力丧失的根本原因。
消费预期指数录得97.5592,同比下降1.6652,拖累CCI下行0.1282,环比下降1.9717,拖累CCI下行0.1518。可以看出新冠疫情的局部扩散和俄乌战争的全面打响正推动居民消费预期进入持续低迷的下行通道,它将在消费意愿的层面对消费扩容升级形成长期负面的影响。
消费补偿指数录得97.2926,同比下降1.3521,拖累CCI下行0.0798,环比上升0.8796,拉动CCI上行0.0519。在2月份深度探底后,3月份消费补偿指数虽小幅反弹,但仍难改同比显著降低的走势。消费预期的低迷、消费成长的乏力,必然导致居民储蓄倾向提升、信贷倾向减弱;加之国外疫情管控放松,消费规模扩张,必然导致我国出口增加,进口减少,顺差拉大,从而影响国内消费的外部补偿。
总体而言,在2月消费整体下滑、深度探底的趋势下,2022年3月消费指数虽然取得小幅反弹,但难以扭转消费发展的整体颓势。除供给侧呈现发展亮点之外,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消费预期、消费成长性以及外部补偿性均下行趋势明显。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不断恶化,国内生产体系和流通渠道的持续低迷,国内疫情防控“动态清零”原则的深度贯彻,2022年第2季度消费经济体系的运行前景严重堪忧。为应对2022年第2季度消费显著下行造成的经济影响和民生冲击,第一要在全球通胀的大背景下控制好物价水平,增强消费信心;第二要在全球消费复苏的大背景下强化产业投资和运行,保证充分就业;第三要在疫情防控“动态清零”的大背景下稳住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畅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百米”,保证消费供应;第四要在推动房地产业“软着陆”的大背景下激发消费者的信贷热情和消费信心,保证消费购买力;最后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推进更高水平的市场开放,保证消费运行的有效循环。
(执笔人:李智、回晓、何浩淼)
李智(1979-),男,山西太原人,经济学博士,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流通经济与消费发展。回晓(1994-),女,北京人,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消费发展。何浩淼(1992-),女,内蒙古赤峰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流通经济与消费发展。
中商消费指数(CCI)
中商消费指数(CCI)是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历时两年研究开发、实时采集数据、定期对外发布的反应全国范围内消费领域发展走势的综合指数。每年2月、5月、8月、11月分四次公开发布全年各月的消费指数。
该指数内涵的综合信息源自围绕需求侧的消费购买力、供给侧的消费满足力以及作为消费行为结果的消费发展力三个方向筛选的近30个基础指标的原始信息。消费购买力方面,依托“就业水平-收入水平-消费信心-消费倾向-消费支出-消费分流和补偿”逐层决定的内在逻辑,引入了“就业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收入均衡度”、“消费者预期指数”、“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人均居民消费支出”、“人均商品住宅销售额(反映消费能力分流)”、“人均家庭消费信贷余额(反映消费能力补偿)”等基础指标;消费满足力方面,从“商品供应-渠道建设-物价水平”三个层次,引入了“国内生产保障度”、“商品生产景气度”、“升级品生产景气度”、“进口消费品补偿率”、“升级品进口补偿率”、“消费者满意度指数”、“超市零售额相对增长率(反映必需品渠道)”、“专业店零售额相对增长率(反映升级品渠道)”、“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率”、“服务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食品类消费价格指数”等基础指标;消费发展力方面,着眼于“消费规模增长(规模、增速、分布)”和“消费结构升级”,引入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城乡、地域和渠道分布情况”、“文体类商品的消费占比”、“高端消费品的消费占比”等基础指标。
指数监测团队以权威统计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为依据,对上述近30个基础指标进行降维集成、客观赋权,形成了关于居民支出与消费规模(权重39.84%)、居民收入与消费能力(权重24.90%)、消费供给(权重10.93%)、消费成长(权重10.66%)、消费预期(权重7.74%)、消费补偿(权重5.94%)等的6个子指数以及反应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整体变化的总指数“中商消费指数(CCI)”。
中商消费指数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真诚期待与各地方政府合作开发并发布地方消费指数,真诚期待各调查统计机构提供更新、更详实、更有针对性的指标和数据,真诚期待各界专家学者不吝赐教,为中商消费指数的优化和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
网站备案:ICP备20210314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239号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