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 发布时间:2022-11-28 15:08 分享到:

  • 学会概况
  •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英文名称:The Commerce Economy Association of China,缩写:CEA, 是由全国从事商业经济的科研教学单位、工商企业、社团组织等,以及相关人员自愿结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的宗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 组织机构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 2号楼319室
    • 邮编:100801
    • 电话:010-66095319
    •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3号玉泉大厦811室
    • 邮编:100049
    • 电话:010-88258676
    •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办公室:王一龙
    • 电话:18500406787

消费预期持续低迷,供需两侧酝酿突破,未来走向面临选择 ——2022年第3季度(7-9月)中商消费指数(CCI)发布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中商消费指数”课题组

 


      2022年11月25日,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对外发布了2022年第3季度(7-9月)中商消费指数(CCI)及其6个子指数。
      以2018年1月作为基期(指数值100),2022年第3季度中商消费指数录得99.8900,未能突破荣枯线。纵观2022年前三个季度消费发展态势,呈现快速探底后波动复苏的整体走势。如图1所示,第1季度,消费指数近五年首次开年破百,高位开局;第2季度,由于4月份新冠疫情局部反复,消费指数深度探底,创历史新低,随后触底反弹,连续突破,创下年内新高;第3季度,消费指数冲高回调,9月份回撤至荣枯线以下,随后重新企稳,逐月回升,基本恢复2021年响应月份的指数走势。


      立足于第1、2、3季度消费指数的年际走势,如图2所示,第1季度的年际走势波动最大,近五年形成两轮起伏;第2季度的年际走势相对平稳,经过两年稳步上涨之后,近三年呈现高位企稳走势;第3季度的年际走势最平稳,基本呈现逐年攀升的向好走势。作为传统“金九银十”的消费旺季,第3季度的消费表现往往决定全年的消费走势,在第3季度重拾升势的之后,如果能在第4季度做到国际形势平稳、新冠疫情可控、经济运行有序,则第4季度的消费指数有望复刻2021年的冲高走势,再创指数新高。



      一、分指数监测分析报告
      2022年第3季度(7-9月),中商消费指数(CCI)呈现逐月递升的增长态势。7月,作为传统的消费淡季,叠加新冠疫情多点爆发、迎峰度夏电力限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消费指数从6月的年内高点(100.5286)快速回落至99.5564;随着8月开学消费季和9月传统消费旺季的到来,消费指数快速反弹,连续突破, 8月升至99.7280,9月突破荣枯线升至100.3316,复刻了传统第3季度消费持续向好的增长路径。


      总体而言,在第2季度冲高回落后,第3季度消费指数借助传统消费旺季到来的有利形势,取得了持续攀升的良性走势,消费支出和消费规模指数更是创出历史新高。在此过程中,动力因素主要来自于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供需两侧的合力支撑以及消费成长的前瞻突破,阻力因素则在于难以提振的消费信心和持续萎缩的外部补偿。
      具体而言:
      (1)居民支出与消费规模指数。2022年第3季度,代表消费结果的居民支出与消费规模指数延续了第2季度末增长乏力的走势特征,一方面连续7个月站稳101点以上,另一方面自4月起连续5个月逐月走低,呈现稳中有降的发展轨迹,展现了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受消费信心不足和消费成长乏力影响,消费规模出现滞后性的小幅衰减。随着宏观经济复苏,消费预期有所修复,消费能力、消费成长、消费补偿率先反弹,消费规模则滞后回暖,直到传统消费旺季9月才重拾升势,创下102.4191的指数年内新高。 


      第3季度,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成效显现,“抓重点、拓场景、畅流通”三位一体的消费促进政策综合发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3%,扭转了第2季度4.9%的同比降幅,并超越了第1季度3.32%的同比增幅,推动消费体系重回稳定增长轨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47%,全面扭转了第2季度同比萎缩2.37%的颓势,体现了低迷消费信心的有效修复和传统消费旺季的购买力释放。 
      (2)居民收入与消费能力指数。2022年第3季度,反映消费需求侧动向的居民收入与消费能力指数在6月冲高回落,7月大幅下降至100.7756,勉强维持在荣枯线以上,随后小幅反弹,在101点以上形成企稳走势(8月101.2940,9月101.2649)。第3季度指数总体水平与第2季度基本持平并略有提升,但月际波动性明显降低,保持了相对平稳的指数走势。
      第3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54%,显著高于第2季度2.60%的同比增幅,环比增长高达13.17%,与第1季度6.32%的同比增幅基本持平。第3季度,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4%,较二季度下降0.4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有所好转,为需求侧居民收入预期的改善和消费能力的积累提供了稳定的保障。第3季度,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同比下降1.00%,环比增长0.87%,既展现了居民消费意愿受消费信心不足影响所呈现的同比低迷走势;也体现了传统消费旺季与消费促进政策叠加对消费意愿的环比提升效应。

 
      (3)消费供给指数。2022年第3季度,反映消费供给侧动向的消费供给指数逐月递增,但仍处于100点荣枯线以下。7月份受新冠疫情反复、迎峰度夏限电等产销抑制因素影响,消费供给指数跌至96.5331的年内谷底,此后,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回调、出口规模持续扩大、生产组织和渠道运行逐步恢复, 8月(96.7049)和9月(97.3354)指数消费供给指数出现小幅回升。
      第3季度,商品生产企业景气度同比增长26.17%,反映了供给侧商品生产体系一年来的显著复苏;消费升级类(医疗健康、交通通讯、文化娱乐等)商品生产企业景气度同比增长55.50%,展现了消费升级类商品生产萧条时更剧烈的波动和复苏时更前瞻的反弹。以超市、专业店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零售渠道在2022年第3季度延续了第2季度即有所显现的相对分化的发展态势:代表生活必需品实体零售渠道的超市业态的相对增长率同比提高3.50个百分点;代表非生活必需品实体零售渠道的专业店业态的相对增长率同比降低5.88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电子商务的相对增长率同比上升10.09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电子商务的相对增长率同比降低16.44个百分点——可见,一方面,真正的消费复苏、产销两旺和渠道繁荣尚未到来,居民不论线上还是线下消费都更偏向于实物商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另一方面,经过多年发展和疫情冲击,电子商务所代表的线上消费的后发优势已经充分发挥,显著快于实体零售渠道的高速发展已经接近尾声,虚实平衡的渠道结构正在走向成熟。


      另外,2022年第3季度各月CPI同比增幅分别为2.7%、2.5%、2.8%,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各月PPI同比增幅分别为4.2%、2.3%、0.9%,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始于2021年1月的生产购销价格倒挂(即CPI-PPI为负值)持续19个月后彻底转正,供给侧成本压力全面减轻,盈利空间有所释放,由此激发生产体系更高的投资热情和扩产意愿。第3季度,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同比分别增长9.7%和14.6%。随着制造业产能的不断释放和新增投资的稳步增长,第4季度供给侧指数走势有望在9月份基础上继续向上突破。
      (4)消费成长指数。2022年第3季度,反映消费结构升级的消费成长指数从第2季度的99.98跃升到102.38,实现跨越式增长;同时,各月指数呈现稳中有升的良性走势(7月101.6440,8月102.3068,9月103.1934),作为消费规模的先导性指数,预示了第4季度消费扩容升级的前瞻性成长。


      第3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3%,逆转了第2季度的同比下行颓势;同时,线下和线上渠道零售额同比增长率普遍进入上升通道;代表消费渠道结构的渠道规模化指标,同比提升27.05个百分点,意味着经历了消费规模萎缩、市场竞争加剧洗礼后的零售渠道完成了自身的组织化、规模化升级,渠道规范化程度和竞争力水平均有进一步的提升。但与此同时,代表消费类型结构的文体消费比指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说明疫情影响下,服务消费的复苏仍需假以时日;代表消费档次结构的高端消费比指标同比降低0.24个百分点,说明受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影响,居民消费的谨慎倾向仍然显著,这与居民聚焦必需品消费的行为导向形成了相互印证。
      (5)消费预期指数。反映消费信心走向的消费预期指数在2022年第2季度(88.69)快速探底之后,第3季度(88.89)并未得到有效修复,连续3个月艰难徘徊在90点以下的低位,构成了影响消费指数上行的核心阻力因素。


      第3季度,消费者预期指数只有88.6,消费者满意指数更低至86.6,且连续三个月均低位稳定,为消费信心的持续低迷奠定了基调,也为传统消费旺季消费的复苏和繁荣蒙上了阴影。第3季度,国内新冠疫情的多地反复必然导致防疫管控政策愈发严格,进而对经济活动特别是消费行为形成诸多限制;同时,美元持续加息造成人民币汇率时隔两年再次破七,俄乌冲突升级引发欧洲能源危机预期,对我国进出口进而生产体系均形成实质性影响,会进一步恶化城乡居民的收入预期和消费意愿。在央行公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中,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仅占22.8%,在上一季度基础上继续下滑1.0个百分点,高达58.1%的居民倾向于“更多储蓄”,消费意愿持续走低,消费信心难以提振。
      (6)消费补偿指数。2022年第3季度,反映外部因素对消费需求侧和供给侧补偿效应的消费补偿指数从第2季度96.68的底部小幅回升至97.21,整体表现依然低迷。月度指数在6月份冲高至99.0668后,连续三个月维持在98点以下,反映了外部补偿对消费复苏较为薄弱的支撑力。


      第3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8.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其中出口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2%,进口3.8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如果考虑到去年第3季度以来人民币美元汇率从6.4到7.2高达9.7%的贬值幅度,可见用美元折算的出口增幅微乎其微,进口规模不增反降。第3季度,消费品进口补偿率同比下降0.62%,环比下降4.57%,在第2季度本已低迷的走势基础上继续走低;升级品进口补偿率同比下降5.01%,环比下降20.21%,显现了比普通消费品更低迷的走势。可见,在低迷的消费信心影响下,消费复苏的核心制约影响因素已不再是供给因素和外部补偿,而是受消费预期和消费能力影响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意愿。


      二、分月份监测分析报告
      1、2022年7月
      2022年7月消费指数(CCI)录得99.5564,环比下降0.9722,同比上升0.2294,承接第2季度的触底反弹,形成了冲高回落的走势,基本维持了与去年同期相当的发展水平,展现了疫情影响下,一年来消费促进的无功无过。
      探究2022年7月各消费子指数走势:
      居民支出与消费规模指数录得101.5048,同比增长2.0508,拉动CCI上行0.8162;环比微降0.0291,拖累CCI下行0.0116。可以说,居民支出和消费规模指数从结果端反映了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相对稳健的发展态势,构成了CCI同比稳步上行的主要动因,也在CCI环比冲高回落过程中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
      居民收入与消费能力指数录得100.7756,同比增长1.5040,拉动CCI上行0.3745;环比下降2.0357,拖累CCI下行0.5069;构成了CCI同比上行和环比急跌的主要动因。可以看出,在传统的消费淡季,叠加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和收入预期,需求侧无论是消费能力还是消费意愿,都未能给消费复苏注入有效动力。
      消费供给指数录得96.5331,同比下降0.1624,拖累CCI下行0.0177;环比下降0.5363,拖累CCI下行0.0585。较为罕见的双降走势展现了在疫情防控、通胀输入、能源约束、地产低迷等负面因素影响下,国内产销体系疲态尽显的低迷走势,但相对完备的产销体系和相对雄厚的发展基础,还是在CCI指数演进过程中赋予了消费供给指数稳定器的地位和作用。
      消费成长指数录得101.6440,同比微降0.0519,拖累CCI下行0.0056;环比下降2.0016,拖累CCI下行0.2142。消费成长指数双降的低迷表现,体现了消费扩容升级的动力不足,也预示了消费规模持续萎缩的风险。
      消费预期指数录得88.9781,同比大幅下降10.4926,拖累CCI显著下行0.8079;环比下降0.6164,拖累CCI下行0.0475;持续低迷的消费预期指数,显著拉低了CCI指数的同比走势,构成了消费复苏最有力的拖累因素。消费预期长期持续的低迷走势,不仅会对消费成长和消费补偿形成短期影响,而且会对消费意愿和消费供给造成根本性的负面影响,造成持续的消费低迷,甚至引发通缩风险。
      消费补偿指数录得96.8019,同比下降2.2060,拖累CCI下行0.1302;环比下降2.2649,拖累CCI下行0.1336。消费补偿指数双降的低迷表现,不仅体现了来自消费体系外部的补偿效应相对薄弱,而且印证了消费预期受损造成的消费意愿不足和消费需求萎缩。
      总体而言,2022年7月六大子指数环比均有所下降,共同塑造了CCI6月份冲高之后7月份显著回落的环比走势。消费预期的持续低迷、消费供给的勉力维持、消费成长的前瞻回调以及消费补偿的响应不足,共同构成了CCI同比下行的驱动因素;消费规模和消费能力作为决定CCI基本走势的中坚力量,则用7月份相对稳健的走势勉强维持了CCI在这一传统消费淡季的同比增长,但随着暑期消费季和“金九银十”等传统消费旺季的到来,CCI能否延续同比增长走势不容乐观。
      2、2022年8月
      2022年8月消费指数(CCI)录得99.7820,同比微降0.0405,环比上升0.2255,消费体系惯性成长已如强弩之末,维持同比增长态势正显得愈发艰难。
      探究2022年8月各消费子指数走势:
      居民支出与消费规模指数录得101.4851,同比上升1.4190,拉动CCI上行0.5648;环比微降0.0197,拖累CCI下行0.0078;连续微降的环比走势正在逐步蚕食所剩无几的同比增幅,作为消费结果的消费规模,正由于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消费支出谨慎等原因而尽显增长疲态。
      居民收入与消费能力指数录得101.2940,同比上升1.0632,拉动CCI上行0.2647;环比上升0.5183,拉动CCI上行0.1291。7月份冲高回落的居民收入与消费能力指数,8月份出现显著回暖,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消费预期,积累消费潜力,对维持当期消费稳定和激发未来消费复苏具有积极效应。
      消费供给指数录得96.7049,同比下降0.6771,拖累CCI下行0.0738;环比上升0.1718,拉动CCI上行0.0187。消费供给指数扭转了连续三个月的环比下行,虽然未能实现同比增长,但也展现了供给侧产销体系积极应对国内外不利因素影响,针对暑期消费季主动开展促销活动的努力。
      消费成长指数录得102.3068,同比上升0.9993,拉动CCI上行0.1069;环比上升0.6628,拉动CCI上行0.0709。消费成长指数扭转了自2022年年初以来同比持续下降的颓势,不仅展现了消费体系在传统消费旺季提振消费的努力,而且作为消费规模的先导指数,为消费体系后续扩容升级发出了前瞻性的信号。
      消费预期指数录得88.6808,同比下降10.5763,拖累CCI下行0.8144;环比下降0.2973,拖累CCI下行0.0229。消费预期指数持续数月的双降走势以及90点以下的低迷,表明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加之国内外复杂政治、经济因素的综合作用,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处于下行通道,消费信心亟待提振。
      消费补偿指数录得97.4385,同比下降1.5045,拖累CCI下行0.0888;环比上升0.6367,拉动CCI上行0.0376。8月份消费补偿指数虽环比小幅反弹,但仍难改同比下降的低迷走势,消费信心不足必然导致消费者对消费信贷和进口商品响应热情的降低,由此影响外部因素对消费补偿效应的有效发挥。
      总体而言,2022年8月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整体呈现平稳走势。居民收入、消费成长、消费补偿以及作为结果的消费规模均维持了并不显著的同比增幅;供给侧维持稳定的难度越来越大,需求侧消费信心持续低迷,形成了对消费指数平稳走势的下行压力。
      3、2022年9月
      2022年9月消费指数(CCI)录得100.3316,同比上升0.0684,环比上升0.5496,虽然同比、环比均有所回升,但同比增幅低于其它月份,说明在“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今年的消费表现并无惊喜。
      探究2022年9月各消费子指数走势:
      居民支出与消费规模指数录得102.4191,同比上升1.9768,拉动CCI上行0.7868;环比上升0.9340,拉动CCI上行0.3717。在“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代表消费结果的居民支出与消费规模指数表现良好,创历史新高,展现了市场应有的消费热情,对影响消费实现的各个因素都具有一定的提振效应。
      居民收入与消费能力指数录得101.2649,同比上升0.9774,拉动CCI上行0.2434;环比微降0.0291,拖累CCI下行0.0072。维持了平稳同比涨幅的居民收入不仅积累了消费能力,对提振消费信心和激发消费成长也具有正面效应。
      消费供给指数录得97.3354,同比下降0.1430,拉动CCI下行0.0156;环比上升0.6306,拉动CCI上行0.0687。长期的消费低迷强化了生产体系和流通渠道的下行压力,而消费体系供给侧的萎靡又进一步影响了消费信心的恢复和消费的扩容升级。
      消费成长指数录得103.1934,同比增长0.4351,拉动CCI上行0.0466;环比上升0.8866,拉动CCI上行0.0949。作为消费经济发展的先导指数,消费成长指数呈现同比、环比双涨态势,预示着消费信心的改善和消费增长的复苏。
      消费预期指数录得89.0068,同比陡降11.2723,拖累CCI下行0.8680;环比上升0.3261,拉动CCI上行0.0251。持续低迷的消费预期亟待宏观经济和中观市场给出具有重大转折效应的复苏信号;同时,只有消费预期全面修复,消费经济体系方可重回增长轨迹,实现复苏繁荣。
      消费补偿指数录得97.3777,同比下降2.1150,拖累CCI下行0.1248;环比下降0.0608,拉动CCI下行0.0036。缺乏良性预期支撑,消费体系对于外部补偿缺乏响应,造成了消费补偿指数维持于低位的稳定走势,制约了消费规模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总体而言,在“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9月的消费指数作出了同比、环比双升的良性反馈,但在全球经济通胀加剧、国内疫情防控升级、美联储加息、人民币贬值的宏观背景下,消费预期持续低位徘徊,消费供给和消费补偿均得不到消费需求的积极响应,即便消费能力持续性积累,消费成长前瞻性启动,消费经济全面复苏仍阻力重重。
      进入2022年第4季度的收官阶段,艰难维持平稳走势的消费指数将迎来重要的方向选择,这一阶段,信心将比黄金还要珍贵。新冠疫情防控的走向和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宏观经济的走向进而影响消费信心的修复。这一阶段消费预期提振的成效,将决定2023年消费指数的基本走向。

 

                                                                                                        (执笔人:崔校宁、回晓、何浩淼)

      崔校宁(1978-),女,山东烟台人,经济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消费发展。回晓(1994-),女,北京人,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经济与消费发展。何浩淼(1992-),女,内蒙古赤峰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流通经济与消费发展。



中商消费指数(CCI)


      中商消费指数(CCI)是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历时两年研究开发、实时采集数据、定期对外发布的反应全国范围内消费领域发展走势的综合指数。每年2月、5月、8月、11月分四次公开发布全年各月的消费指数。
      该指数内涵的综合信息源自围绕需求侧的消费购买力、供给侧的消费满足力以及作为消费行为结果的消费发展力三个方向筛选的近30个基础指标的原始信息。消费购买力方面,依托“就业水平-收入水平-消费信心-消费倾向-消费支出-消费分流和补偿”逐层决定的内在逻辑,引入了“就业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收入均衡度”、“消费者预期指数”、“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人均居民消费支出”、“人均商品住宅销售额(反映消费能力分流)”、“人均家庭消费信贷余额(反映消费能力补偿)”等基础指标;消费满足力方面,从“商品供应-渠道建设-物价水平”三个层次,引入了“国内生产保障度”、“商品生产景气度”、“升级品生产景气度”、“进口消费品补偿率”、“升级品进口补偿率”、“消费者满意度指数”、“超市零售额相对增长率(反映必需品渠道)”、“专业店零售额相对增长率(反映升级品渠道)”、“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率”、“服务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食品类消费价格指数”等基础指标;消费发展力方面,着眼于“消费规模增长(规模、增速、分布)”和“消费结构升级”,引入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城乡、地域和渠道分布情况”、“文体类商品的消费占比”、“高端消费品的消费占比”等基础指标。
      指数监测团队以权威统计数据和实时采集数据为依据,对上述近30个基础指标进行降维集成、客观赋权,形成了关于居民支出与消费规模(权重39.84%)、居民收入与消费能力(权重24.90%)、消费供给(权重10.93%)、消费成长(权重10.66%)、消费预期(权重7.74%)、消费补偿(权重5.94%)等的6个子指数以及反应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整体变化的总指数“中商消费指数(CCI)”。
      中商消费指数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真诚期待与各地方政府合作开发并发布地方消费指数,真诚期待各调查统计机构提供更新、更详实、更有针对性的指标和数据,真诚期待各界专家学者不吝赐教,为中商消费指数的优化和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

 

 


 

网站备案:ICP备2021031447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239号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